專欄文章 - 應對建造業人手不足問題
2023年3月20日

應對建造業人手短缺問題 

本港建造業人手持續緊絀,根據建造業議會上月發佈的《建造業人力預測報告》,今年工程界在建築工人、技術員、工地監督人員和專才四方面均出現中度短缺情況。議會料人手不足問題將進一步加劇,直至2027年,建造業將面臨4萬名技工和接近6,500 名專業人員的空缺危機。筆者認為,若建造業有意填補人力資源缺口,就必須對症下藥,從改善工地安全、優化工人待遇兩大方面革新行業面貌。
 

(一)善用科技  加強工地安全

去年,本港接連發生嚴重工業意外,釀成27名工人死亡、多人受傷,事件令不少有意加入建造業的年輕人卻步。為了杜絕意外頻生,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勞、資雙方的職安健意識,讓其了解施工時需承擔的角色和責任;並為工人提供更多採用虛擬實境作教材的安全訓練,透過仿真度極高的模擬意外事故,工地人員能深刻體驗高危工序,鞏固個人安全意識。

工程團隊亦可考慮在地盤設置「安全智慧工地」系統,透過收集實時數據,掌握整個工地實況;當工人遇上危險時,工地的一站式管理平台將發送即時訊號,提醒場內所有安全管理人員及其他工人。善用科技能全方位提高工地安全,改善固有危險形象,吸引更多新血入行。


設立智慧工地 收集實時數據

(二)  優化建造業工人待遇

現時,本港有承建商以代工或炒散方式聘用建造業工人,並要求他們在首三星期不斷工作,然後在第四周工作少於18小時,致令他們無法符合《僱傭條例》(第57章)中的「連續性合約」條件,工人因而未能享有勞工保障和合法待遇的機會。加上工人素來以「日薪制」結算,一旦他們因生病或受傷停工,就必須面對「手停口停」的困局。而每當工程項目結束,又或者工地因事故勒令停工時,建造業工人都需自行尋覓全新工作機會,以上種種原因令建造業讓人感覺待遇不佳。筆者認為,若業界願意採用「月薪制」聘用技工和工地人員,他們便能獲得合理薪酬待遇及保障,這有助建造業進一步塑造長遠、穩定的正面形象。

近年,政府、建造業議會、發展商,以至學界均聯手推動行業改革,務求擺脫「辛苦」、「無出路」等負面形象;只要各方願意攜手踏前一步,透過積極完善工人待遇,以及應用創新科技改善工地安全,相信本港必定能夠吸引更多技術專才投身行業,成為全球頂尖智慧建造城市指日可待。
 
香港工程裝飾商會會長
余錦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