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強業界安全意識 打造工地「零意外」
2023年10月02日

九月下旬,本港接連發生多宗致命工業意外,其中一宗涉及兩名六旬工人疑在地下管道維修期間,不幸吸入硫化氫中毒身亡,有關工程負責人竟於工人失蹤後翌日才尋獲二人,事件引起業界及公眾高度關注,質疑意外是否牽涉人為疏忽;政府亦已經向有關承建商發出「暫時停工通知書」,要求負責人盡快調查意外成因。

涉事地下管道符合密閉空間條件,但工程經理不僅未有指派適當人手駐守管道監察工序,更涉嫌在未完成安全評估下擅自離開;整個工程團隊均未曾發現有工人困於六米深地底管道當中,終釀成是次悲劇。事實上,當僱主安排工人在密閉空間工作時,應參照勞工處現行的《密閉空間工作的安全與健康》守則,預先委派最少一名合資格人士,如:註冊安全主任進行嚴格檢查及風險評估,確保工地環境符合安全標準。當工人開始施工時,工地負責人必須安排駐場督工於出口位置與工人保持聯絡,以及委派一定數目之救援人員隨時候命;一旦工人遇上任何危險,督工都應立即暫停施工,全力協助工人安全離開。

嚴查出勤紀錄 確保工人安全

筆者認為,無論是密閉抑或非密閉空間工作,工程負責人都有責任確保工人於施工後安全離開工地,當中包括每日檢查所有工人的出勤紀錄,一旦發現有工人於指定下班時間尚未依時「打咭」,就應立即聯絡他們詢問原因;若與有關工人失聯,負責人應與工程團隊展開「地毯式搜索」,必要時更須啟動緊急應變措施,確保找出工人所屬位置。工業意外頻生,讓筆者不其然想起政府早前推出的「安全智慧工地系統」,有關系統能夠協助收集實時數據,然後傳送至工地的一站式管理平台,讓整個工程團隊密切掌握工作區內實況;當工地出現危險或異常情況時,系統會即時發送信號,提醒駐場安全管理人員及工人。若本港未來工程能大規摸採用有關系統,相信必定有助整個團隊盡早識別潛在危機,繼而制定出相應預防措施,進一步提升工地安全表現。

周而復始的繁複工序,很容易讓地盤負責人及工人忘卻工地安全意識,政府及業界有必要通力合作,透過更緊密的「突擊安全巡查」,找出本港現時存有人為疏忽及漏洞的工地加以嚴懲,並進一步加強職安健教育,以及妥善運用創新科技減低工地意外風險。

香港工程裝飾商會會長
呂迪祈